热搜:

年薪百万,不如铁饭碗公务员,去你的打工人!

收藏

保保驾到solo · 一年前1540 人看过

大家好,我是Solo,保险踩坑终结者。


之前,基金圈有个消息引起了动荡。


嘉实恒生科技ETF的基金经理,仅任职37天后,卸任了!


不是违规,不是生病,而是被证监会录用,当了公务员。


年入百万的基金经理,竟也比不过“公务员”?


(来源:dbbqb)



1

基金经理 VS 公务员,你选谁?


金融圈的核心岗位,向来门槛比较高


很多名校学霸挤破脑袋进去,也得慢慢从研究员做起。


这个跳槽的基金经理,北大金融硕士


6年前加入嘉实基金,从指数研究员开始做,然后慢慢做到了基金经理。


而“基金经理”,在金融圈是金字塔塔尖的存在,每只基金明面上的掌控人


业绩好,能成为众人追捧的大神,比如易方达的坤坤、诺安成长的蔡神。


当然,这些浮名都不重要,关键是待遇。


之前,有条消息传:


诺安基金经理蔡嵩松年终奖预计超7000万


不过,很快被辟谣了。


Solo去查找了相关资料,发现基金经理这个岗位待遇分化比较大。


少一点的,跟互联网大厂里打工的也差不多,30万上下,好一点的,能上100万。


这个差异跟基金公司的收入有关。


基金公司主要靠收取管理费赚钱,一般是1.5%,直接乘以基金的规模


比如1亿的规模,收入就是150万


业绩好的基金经理,受到基民追捧,管理的规模大,给基金公司带来的收入多


诺安成长的蔡嵩松,管理规模有350亿,公司收的管理费就有5.25亿


基金公司挣的钱多,分给基金经理的钱自然也很可观。


那个谣言,虽然不至于这么多,但应该也不少。


(来源:dbbqb)


那公务员呢?


公务员学历门槛可能没这么高,但想要考上却不容易。


因为“粥少人太多”。

(*过审人数即报名考试人数)


(来源:公务员考试公众号)


以录取比例最高的2016年为例,是50个人争1个岗位


更别说一些激烈的岗位达到1700:1


当公务员,不比进入金融核心圈简单。


所以,公务员待遇很好吗?


有年薪三四万的河南乡镇公务员,也有年薪三四十万的深圳街道办公务员。


公务员的工资与当地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关。


但抛开工资,公务员给人的福利感很强。


①  稳定的安全感


互联网行业35岁就有了中年危机,升不上,那可就危险了。


但公务员是真的稳,除非是重大违纪,不然就算领导看你不爽,也没办法辞退你。

(当然换着法恶心人又是另一回事了)


这种向往稳定安全的生活正好是人的天性


②  较好的社会地位


只说一点,在婚恋市场,公务员占有绝对的优势。


很多丈母娘是无脑认公务员,哪怕其他行业工资高几倍。


所以网络上调侃:


你与丈母娘的距离,只差一个编制(公务员),否则只能叫阿姨。


(来源:dbbqb)


③  完善的福利保障


也许公务员的工资不算高,但福利一定很好。


日常生活方面,有食堂公租房房补车补


好点的单位,这些都是全包。


保障方面,医保报销比例比普通人高,公积金缴的更多,退休养老待遇也优于一般企业员工。


很多事业单位还有丰富的补充医疗,医保报了,单位还有二次报销。


下面是我一个国企的朋友,公司给买的保险。



涵盖了定期寿险、意外险、重疾险、(住院、门诊、意外)医疗险,每年保费超过1500元

(你公司能给你交这么多吗?)


把这些林林总总的加上,在所处城市也算得上中等收入群体了。


综合来看,放弃竞争激烈,容易秃头的基金经理,去当公务员,是“稳稳的幸福”战胜了“动荡的不安”。


当然,这也跟个人选择有关,你会选哪个?



2

福利健全的体制内,还需要商业保险吗?


Solo之前给国企的朋友谈起商业保险,都被相当自信地拒绝了。


这也不奇怪,工作稳定,社会保障福利全,安全感打心底来。


但商业保险就真的能从清单里去除吗?


我提几个问题,大家一起想想。


①  是否真的能保证干到退休?


体制是一个围城,想跳进去的不少,但跳出来的也不少。


估计体制内的朋友都有一种感受:


工作稳定,但工资竞争力不够,晋升又慢又难,只能慢慢熬。


一些不甘寂寞的年轻人进去了,又跳出来,也不少见。


但人是出来了,保障福利可带不走。


这时候,如果身体已经有点啥问题,可就不太受保险公司待见了。


②  保额是否足够覆盖风险


以我那个朋友的情况为例。


不管定期寿险、重疾险、还是意外险,保额都很基础。


他在深圳工作,有父母要赡养,有房贷要供,真出点啥事,这可不够。


而且要是患了大病,虽不会被辞退,但晋升基本不用指望了。


被边缘化、降职、降薪,这些在体制内同样存在。


与其靠公司的这点保障,不如再花点钱把保障做足


③  福利好,覆盖不了家人


体制内的保障虽然全面,可终归只能保自己,老婆孩子怎么办呢?


不还得靠商业保险吗?


安全感,只有体制保护,是不够的。


就像医保这个福利覆盖率达到了95%以上,依然还有很多人看不起病一样。


总之,不论是否在体制内,主动的选择权得把握在自己手里。


只有掌握主动性,才能在面对风险时从容不迫

    分享微信
    506
    预约咨询

    资深顾问免费为你解答

    今天已有0人提交预约
    问题类型
    您的信息仅供预约咨询所用,不泄露至任何
    第三方或用于其他用途
    业内首推服务
    万+
    累计投保客户数
    专业保险服务
    合作保险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