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呼
请填写称呼
*联系方式
请填写联系方式
请填写正确的手机号
*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请填写验证码
请填写正确的验证码
*企业名称
请填写企业名称
*企业邮箱
请填写企业邮箱
请填写正确的企业邮箱
提交成功,我们会尽快于您联系
提交失败,验证码错误

“场景+定制”成就互联网保险未来方向

来源:新快报 发布时间:2016/08/17


    

      资本加码了,也更挑剔了。

      行业冷暖,资本先知。

      如今,互联网保险已经告别了两年前的“野蛮生长”,各路热钱也继续追逐这一领域,只不过在选择标的时更加注重“价值投资”。从最新的趋势来看,那些早期互联网保险平台想要获得融资,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而那些已经初具发展格局的互联网保险企业,拿到融资之后如何发挥其作用,则是时下应当思索的关键问题。

      梳理目前市场上的互联网保险发展模式,新快报记者注意到,以第三方平台为主体的中介电商企业颇具威慑力,不仅能够拿到大额融资,而且部分企业已在“定制化”路途上开始发力。即便如此,互联网保险行业的路还很长。

融资

资本对互联网保险热情下降

      本月初,保险电商平台慧择网宣布B轮融资“扩融”,获得国内顶级投资机构达晨创投近亿元追投。而早在3个月前,慧择就获得万融时代资本、创东方和考拉基金B轮联合投资2亿元。此番“扩融”之后,慧择目前是今年融资最多的互联网保险公司。

      在互联网保险爆发的2015年,各路资本就已开始涉足这一领域。历史数据显示,无论是融资数量还是融资金额,2015年都实现了爆发。2015年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千万元级融资共有15起,甚至还出现了4亿元+级融资。最具代表的是:去年7月,众安在线获得9.34亿美元融资,其成为互联网保险行业融资金额最高的公司。

      与去年的情况不同,今年互联网保险领域的大额融资数量有所增加,亿元级融资数量基本和去年持平。根据野马财经的统计,在有明确融资意向的互联网保险平台中,超过半数都得到了融资,今年各类互联网保险平台所获融资已经超过70亿元。

      不过,新快报记者从曲速资本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获悉,从今年上半年10起互联网保险平台的融资案例来看,“早期融资偏少、大额融资增多”的特征明显。换言之,早期互联网保险平台项目获得融资趋于困难。

      “虽然对互联网保险的热情下降,但资本的识别能力更强,着重寻找未来真正具备价值的平台。可以说,现在进入到大浪淘沙的阶段。”一位保险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


现状

解决现实痛点 第三方平台加速扰局

      2013年被称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那个时候互联网保险开始“野蛮生长”,并先后涌现出众安、易安、安心、泰康在线等4家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BAT级别的互联网巨头开始布局互联网保险生态,各式互联网平台保险如雨后春笋。还有一个现象是,传统保险机构也开始重视搭建自身的互联网销售平台。

      目前,我国“互联网+保险”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是以中国平安为代表的险企自建官网模式;第二种是像众安保险这种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模式;而第三种则是被当下越来越多资本盯紧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模式。其中,第三种模式又可细分为:淘宝保险、京东保险这样的综合电商平台;慧择网、中民保险网等保险中介电商平台。

      某互联网保险平台负责人表示:“平台型保险主要满足生老病死的生命保障整体需求,解决现实痛点、属于强需求,市场非常大。目前,越来越多机构正通过第三方平台,以更加新颖的方式撞击消费者的眼球,力争将互联网保险这块‘蛋糕’分到自己盘中。”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保险代理、经纪公司互联网保险业务备案数量达105家。


未来

商业模式未形成 定制化产品成趋势

      尽管各路资本都介入互联网保险,而且相关主体也都开始发力,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国互联网保险的商业模式还没形成。

      “目前,70%的互联网保险业务是从传统业务里切割过来的。互联网保险的发展面临挑战和瓶颈,比如说产品销售过分依赖已有的互联网渠道,而且网络安全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一位传统大型险企的高管对记者表示。

      事实上,互联网保险公司已做出不少努力。方正证券分析师林喜鹏介绍,目前互联网保险公司都在围绕“场景化”和“定制化”做文章。所谓“场景化”是指嵌入在电商交易、支付账户、在线旅行等具体场景中的保险,如退运险、账户安全险;而“定制化”是基于传统标准化保险,但又有所创新,如小雨伞保险6月份推出的“敢保险”。

      而在监管层“回归保障”的号召下,部分互联网保险平台已先行试水健康险领域,如大特保在前不久新一轮的融资中就宣布,接下来的重心是提供综合立体的健康服务。

      前述业内人士表示,互联网险企可以以“保险保单+医疗健康管理服务”作为发展模式,为垂直人群、细分病种等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未来的趋势是,比如买健康险,不是买发生疾病之后报销的费用,而是通过大数据掌握一个人一年中该花销的医疗费用可能是多少,而互联网保险平台再针对此设计出打包的方案。”


记者观察

产品或平台多乱象 行业监管正在路上

      新快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互联网互助保障平台较为火爆,最初面世的是e互助,但今年很多平台模仿和复制其模式,推出同等会费甚至保额的互助保障项目。据悉,e互助这类“类保险”平台目前仍无明确的法律参照。

      针对互联网保障平台,或互联网保障产品出现同质化的问题,一位专业人士指出:“互联网保险产品的同质化问题是无解的,但针对每个产品,事后的服务质量是可解的。针对同质化产品,消费者在投保前的咨询服务与风险规划、投保时的流程设计与保险条款解读、投保后的赔偿服务等方方面面,都是无法做到无差别服务的。”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压根没有保险资质的互联网公司也肆意“搅局”。今年5月保监会棒打某互助平台,认定其存在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所宣称的“超低价”、“产品创新”等容易让消费者误解,“夸克联盟”的成立背景、人员构成和管理方式是目前互联网公司涉嫌非法经营保险业务的典型模式。

      对于互联网保险这块新生的“土地”,行业监管也正在路上。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条例规章仅是整体框架性的指导文件,而险企经营则涉及方方面面,监管条例存在盲区。一方面,这给互联网保险企业留下“法不禁即可为”的创新空间;另一方面,不明确的监管态度也可能令企业承担政策风险。


(文章链接:http://news.xkb.com.cn/caijing/2016/0815/441676_3.html)